近日,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公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自贸试验区首个聚焦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政策文件,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为核心的重大改革。
《方案》针对油气、矿石、粮食等重点品种,围绕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和海事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15条重点任务,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着力破除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体制机制难点,持续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力争到2030年,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方案》指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以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离岛片区、舟山岛北部片区、舟山岛南部片区为基础,统筹宁波片区,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力争到2030年,围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建设一批大宗商品特色功能岛,储运规模稳步扩大,精深加工链条不断延伸,贸易交易生态趋于完善。
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7年,2020年扩区,扩区后涵盖范围包括舟山片区、宁波片区、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据介绍,舟山、宁波已建成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之一,油品储存能力约占全国五分之一,船用保税燃料油加油港排名实现历史性跃升。在其他大宗商品方面,目前浙江铁矿石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舟山作为我国重要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粮食中转物流量已占全国的17%。
从此前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到现在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对浙江自贸试验区而言,这事实上是一次质的提升。此次《方案》提出的15条重点任务涵盖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和海事服务等各方面。其中,首先强调要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具体工作涉及土地、资金要素保障方面的内容。
《方案》提出,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统筹舟山海域海岛资源,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加快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探索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加快构建区内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网体系,加快建设鱼山至宁波化工品管道。研究沪舟甬通道等交通配套设施前期工作。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根据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源配置,支持大宗商品储运和相关重点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股权投资、债券、私募基金、保险资管产品等多种方式,依法合规为大宗商品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储运重点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具体而言,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方面,已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体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权改革试点。《方案》在此前改革试点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推进分层设立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地表原有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探索设立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资金保障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储运重点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推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建设,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方案》将提升贸易金融服务水平作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领域重点企业在境内首发上市,支持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赴境外上市、融资。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浙江省商务厅自由贸易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制度型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提升同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标水平。二是抓好任务落实。制定省级配套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落实任务,确保目标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凝聚国家部委、浙江省市合力,抓好政策实施、体制创新、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来源:建筑时报